本文由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整理發(fā)布,歡迎聯(lián)系預約參觀學校
多元化逐漸成為美本申請的關鍵詞之一。很多人第一眼會想到種族、族裔多元化。
就比如,在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哈佛大學招生種族配額案敗訴、哥倫比亞大學取消面試環(huán)節(jié)等新聞。讓我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幾乎都把“多元化”刻在骨子里。
圖源:網(wǎng)絡
但在美本申請中,多元化并不是單純的指種族因素,它還包含了更多其他的因素。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多元化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美國大學重視多元化?我們申請者又該如何利用好它?
什么是多元化?
多元化,有的時候又會被稱為多元文化、多樣性等等。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在一群人中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人,除了種族、文化、年齡、興趣愛好不同之外,他們有著不同的想法,各自閃耀著或許相同或許不同,但是獨特的光芒。在這個群體當中,每個不同的個體相互溝通、交流、相互影響,展現(xiàn)出這個群體獨特的性質(zhì)。
它可以是家庭收入水平、第一代身份、文化背景、性別/性別認知,也可以是興趣特長、小眾專業(yè)、獨特經(jīng)歷等。
圖源:網(wǎng)絡
例如很多時候,我們在看美國大學甚至是中學、小學的宣傳片當中都可以注意到,他們會非常有意識地注意到讓各個種族的人都出現(xiàn)在鏡頭和片子當中。主打一個“雨露均沾”,展現(xiàn)出了這些學校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多元化有什么重要意義?
多元化就像申請者的身份標簽,向美國大學的招生官展示你的與眾不同。根據(jù)美本招生的情況,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學生整體的多元化和學生個體的多元化。
學生整體的多元化
種族多元化
近年來美國大學對于種族多元化的已經(jīng)非常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就算是敗訴的哈佛大學,近些年來其他族裔的錄取比例都有提高的趨勢。
圖源:網(wǎng)絡
雖然美國大學的平權(quán)行動已經(jīng)被推翻,但是很多美國大學依然致力于建立一個多樣化的校園。
這就意味著,雖然大學不能明著來違憲考慮種族問題,但是依然可以其他途徑干預錄取新生種族的比例。
大學主要擔心的地方就在于亞裔學生太會卷了,如果不限制,亞裔學生很有可能占領大半個校園。這也就是為什么即使判決已出,但是要是否真的利好亞裔還未能下定論。
性別多元化
U.S. News曾指出,招生學校對于入學學生中男女比例的考慮,或者說學校是否會允許學生中出現(xiàn)不平衡,的確會影響招生官最終的錄取決定。
所以很多大學在本科招生階段都致力于保證學校的男女比例平衡,從而保證校內(nèi)學生的多樣性。
特別是那些以前是單一性別而現(xiàn)在男女同校的學校對此更加重視。
圖源:網(wǎng)絡
而一些理工強校往往會出現(xiàn)男多女少的情況,所以MIT、加州理工為實現(xiàn)性別均衡的目標,在差不多的條件下可能更傾向錄取女生。
另外,性少數(shù)群體、跨性別者以及LGBT群體,學校錄取的幾率也會大幅上漲。例如:達特茅斯學院申請系統(tǒng)中關于性別一欄的填寫就有13項,除了男性和女性之外,還有其他選擇。
圖源:網(wǎng)絡
無論是實現(xiàn)男女平衡還是關注少數(shù)群體,這些做法都體現(xiàn)了美國大學對平權(quán)和多元化的追求。
階層多元化
每年的大學公布的錄取新生數(shù)據(jù)報告中,都會有一項第一代大學生錄取比例,并且大學對這一比例的提高倍感自豪。
圖源:網(wǎng)絡
第一代大學生是指申請者的父母沒有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4年制本科教育。
如果申請者的哥哥姐姐已經(jīng)從四年制大學畢業(yè),那么申請者依然被認為是第一代大學生身份,因為申請者的兄弟姐妹是同一代人。
某種程度上,大學認為第一代大學生被認為是相對弱勢的申請人。
而美國大學的精英教育往往偏愛特權(quán)階層,這就會使得校園內(nèi)充滿權(quán)貴的子女,為人所詬病,所以通過招收第一代大學生可以保證校園內(nèi)的階層多元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大學考慮的整體多樣化還包括國籍多樣化等,中國留學生都在其中受到很大的益處。
學生個體的多元化能力多元化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申請人如果申請理工類科目就不能僅僅是理工類科目優(yōu)秀,其他科目同樣應該有出色的成績。
因為美國本科以博雅教育為特色,學生需要掌握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知識,這是未來選擇某一專業(yè)深耕的基礎。
圖源:網(wǎng)絡
因此,我們經(jīng)??吹侥軌虮还找孤榛蛘咂渌鸗op10錄取的學生都是文理兼?zhèn)?。他們選擇的可能是理工科,但是在他們的活動和文書中也透露著人文情懷。
活動多元化
在當下的申請內(nèi)卷大環(huán)境中,競賽與科研越來越成為每個學生的標配。
很多同學認為自己申請理工科,那么主要參加理工類的活動就夠了,不再需要浪費時間參加其他和專業(yè)無關的活動。但是一個能夠得到招生官青睞的申請人,他的活動列表必須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單一的。
優(yōu)秀的申請人參加的活動或許數(shù)量不多,但是涵蓋面非常廣,包括專業(yè)型的、社會服務型的、興趣型的...
個性多元化
超過一半的學生都表示自己是樂觀、勇敢的人,并且喜歡閱讀、看電影、打籃球。
雖然本身沒有錯,而且都非常正面,但是過于正面的描述讓很多學生變得趨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愛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而這些不同點造就你今天的你。
招生官更希望看到一個獨具特色的你,而不是千人一面。無論你的優(yōu)點還是缺點,都是你的閃光點。
圖源:網(wǎng)絡
學生個體多樣化的意義并不在于你的成績有多高,參加的活動有多少。招生官關心的是你的材料呈現(xiàn)出來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模糊的臉。
總的來說,正是由于美國大學在招生中考慮除GPA、標化以外,還有多種因素,并且出于多元化考慮,這就使得整個美本申請都非常神秘、非常玄學。
我們?nèi)绾卫枚嘣?/strong>
圖源:網(wǎng)絡
中國學生在招生官眼中最致命的弱點莫過于千篇一律的活動和背景:
每個人都出生在差不多的中產(chǎn)家庭
每個人都手握高標化
每個人都參加頂級夏校和競賽
每個人都熱愛科研,發(fā)了不少論文
這樣同質(zhì)化的背景簡直到了讓招生官臉盲的程度,在成千上萬的文書中更是讓人感到審美疲勞。
雖然我們追求多元化的背景,但是我們更要在多元化中找到自己的個人特色,從打出差異化,讓招生官眼前一亮。
圖源:網(wǎng)絡
其次,作為申請者,我們還應該屢清楚自己的,所謂“多元化標簽”。因為這里面有一些因素是沒法改變的,比如你的種族、國籍、你住哪里、你父母賺多少錢?而像成績、活動、獎項、專業(yè)、申請文書、推薦信…這些因素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在高中幾年的申請規(guī)劃中,我們腦子里應該有這個“多元化”的概念。從多個角度、多元化地來挖掘和了解自己的偏好、思維模式、以及興趣愛好等。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擁抱自身所有的可能性,盡可能多地去了解到更多、更加廣闊的世界!最終在申請季向招生官展示我們獨一無二的特質(zhì)、經(jīng)歷和背景。
總的來說,美本申請的多元化考慮對中國學生來說有利有弊。一方面是隨著大學對多元化的追求,國際生的比例不斷提升,而另一方面招生官對學生多元化背景考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最后,希望各位同學可以好好利用“多元化”成功申請到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