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站來源:京領(lǐng)新國際發(fā)布時間:2022-12-17 11:07:41
根據(jù)《2022中國留學白皮書》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從細分人群來看,超七成家長在孩子中小學階段時就萌生了讓其留學的意向。[1]隨著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家長群體的出現(xiàn),出國留學低齡化的現(xiàn)象近年來已逐漸成為常態(tài)。
據(jù)美國開放門戶報告顯示,2020年疫情爆發(fā)以來,雖然在低齡留學主要目的地之一的美國,低齡留學人數(shù)較去年已下跌16.7%,但仍有6213人在美留學。
為什么這些家庭選擇低齡留學?在美國,低齡留學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作為低齡留學生,他們是否能夠真正融入美國生活?
2017年,騰訊教育《世界的孩子》第一季“我在美國讀高中” 攝制組攜手樊登讀書飛至大洋彼岸,走入不同類型的美國高中,深入多個中國留學生的真實生活,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國高中教育的真實樣貌。
“美國私立高中的錄取率比普林斯頓、常青藤還要低。”
“雖然這里的學業(yè)壓力稍微小一點,但想得明白、要說的準卻很難”
“當我去年來到美國時,盡管我對這里的現(xiàn)狀和文化十分熟悉了,但是這里人們交流的風格仍然令我難以適應(yīng)。”
“可能我的整個人生,都在尋找一個所屬的文化。”
“我剛來我們學校的時候,整個學校700多人只有5個中國人。我去的年齡很小,都不愛帶我玩。”
……
在這部拍攝于2017年的紀錄片中,我們可以從學生、家長、中學校長、哈佛前招生官等不同角度觀察中國留學生的高中生活,或許就能更加客觀、理性、全面的對低齡留學做出判斷。
一、如何擇校?
朋友推薦、中介還是排名?
進入美國名校,是許多對頂尖教育充滿渴望的中國家庭的最終目標。許多家庭認為,提前一步進入美國高中就讀,是幫助孩子提高就讀美國名??赡苄缘闹匾绞?。
然而,據(jù)紀錄片解讀,在2017年,美國共有三萬多所全日制高中,除去只接收一年期交換生的公立高中,還有近三千所走讀和三百所寄宿私立高中接收國際生。寄宿與走讀、混校與單一性別學校…在眾多不同類型的學校中,如何挑選出最適合孩子的學校,是中國孩子進入美國高中的第一步,也是一切的前提。
中國家長在擇校的過程中,通常會使用“朋友推薦、中介、排名”這三大法寶,但這三大法寶在擇校過程中所發(fā)揮出的作用,往往因家庭而異。
陪讀媽媽崔女士在帶領(lǐng)孩子前往美國留學前,接受了朋友的推薦,也曾向中介咨詢,曾登入學校官網(wǎng)考察學校的情況。但在孩子通過面試成功入學后,面對主持人樊登的問詢,她卻說道:“如果讓我再次選擇,我可能不會再選擇這所學校。”無論是崔女士還是她的孩子,對如今的學校都不太滿意。
面對擇校困境,樊登將這三大法寶一一嘗試。
01
朋友推薦
在泰伯中學校友NiniSuet的推薦下,樊登走入這所建于1876年的學校,與學校招生主任史蒂夫進行對話。在史蒂夫看來,想要知道一所學校好不好,要從三個方面判斷:平均SAT分數(shù)、大學錄取結(jié)果以及捐款。前兩者是這所學校教學實力的證明,捐款則基本決定了學校擁有怎樣的資源與設(shè)施。
在美國高中,很多私校會安排影子同學,讓一位在校生陪同新生體驗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便讓孩子更進一步感受學校。在影子同學的帶領(lǐng)下,主持人樊登參觀了學校留學生專用的交流、上網(wǎng)的教室,也親自體驗了75分鐘一節(jié)的歷史課程。“如果你生活在1788年,從你的角度,告訴我你期望什么樣的政府、為什么?”在歷史老師這樣的問題下,學生們利用3分鐘時間,在學校專有的線上圖書館搜集好資料,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探討。
小班授課、資源豐富、個性化明顯,這是泰伯高中的特色,也是美國頂尖私立高中的典型樣貌。
02
排名與中介
對于許多中國家庭十分看重的排名,美國學校是如何看待的?當樊登以這一問題發(fā)問,泰伯中學招生主任表示,美國高中自己通常不太重視排名。
哈佛前招生官、現(xiàn)在在從事高中與大學咨詢工作的薩拉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更細致的回答:“排名只是評判學校的第一步,而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排名具有商業(yè)化屬性,要學會估量這個排名的質(zhì)量,可以將之作為了解學校背景的篩選工具。”
通常建議參考的四個排名分別是:BoardingschoolReview、PrepReview、Niche以及Business Insider。
BoardingschoolReview
BoardingschoolReview是私立寄宿高中榜單,對300余所寄宿制高中進行統(tǒng)計分析。該榜單不設(shè)學校綜合排名榜,而是按照在校學生人數(shù)、學費水平、平均課堂人數(shù)、持有最高學歷的教師人數(shù)占比、錄取難度、各項成績以及學校歷史等十余項指標分別發(fā)布榜單。
PrepReview
PrepReview按照學校類別,公布前三十名寄宿高中榜單、前三十名走讀高中榜單和前五十名私立高中綜合榜單。該榜單數(shù)據(jù)根據(jù)學校提供的大學升學數(shù)據(jù)所做,與傳統(tǒng)排名不同之處在于它看的不是成績指標,而是就讀于常春藤盟校的人數(shù)比例。
Niche
Niche在2002年7月由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學生創(chuàng)辦,比起別的指標更注重學生的反饋,主要是由30多萬個學生的一億兩千萬多份反饋意見決定。
Business Insider
Business Insider是美國知名的科技博客,消息隨時更新,速度更快。
經(jīng)過排名初篩后,具有專業(yè)經(jīng)驗的薩拉根據(jù)主持人樊登的擇校需求與標準,篩選出適合的學校名單。此后,樊登還需要一一探訪對應(yīng)的學校,再做出最終的選擇。
體驗過擇校三大法寶后,樊登為家長們總結(jié)出這樣一份建議:“數(shù)據(jù)式排名與經(jīng)驗式的中介建議都不能單一的作為決定因素,一定要相互比對驗證,再從需求出發(fā),選擇哪幾所高中考察,才是一個相對安全又有性價比的方式”。
走入名單上的走讀私立高中班克羅夫特,能夠發(fā)現(xiàn)它與只接收高中生的泰伯中學有所不同,這所學校開設(shè)幼兒園至高中,校園氛圍更濃厚,教育資源也相對緊張,整體條件較泰伯中學來看還是有一定差距。這所學校擁有高自由度、大家庭式的氛圍,但同時,對于擁有國內(nèi)思維的孩子而言,也有著挑戰(zhàn)。
在校十年級留學生陳諾兒評價道:“在這里的學業(yè)壓力要小一點,比如在國內(nèi)我學物理完全學不明白,而在這里我能想的明白,但要說得準卻更難。在這里我也是每周都會有考試,比如法語課就是一周一次小測,兩周一次考試。”面對主持人樊登“喜歡這里嗎”這一問題,她給出了正面的回復(fù):“還挺喜歡的,這所學校讓人比較舒服,我們一個年級40多個人彼此都認識。整個學校就像一個大的家一樣”。
再次回到“如何擇校”這一問題。在泰伯,學校嚴謹、資源豐富,然而,在學生看來,這所學??赡芨袷菍W霸的競技場。在班克羅夫特,代入學生身份,自由與放松的特質(zhì)無疑都更適合沒有名校需求的孩子成長。在主持人樊登做出這樣一種思考時,更令人回想起泰伯中學招生主任史蒂夫的一番話:“選擇一所理想的學校,不僅僅是家長的決定,更多的要交給孩子,因為真正來這里上學的是他們。”
而作為家長能做的是:盡早培養(yǎng)好孩子的自我判斷能力與思考能力,讓他們學會自己做決定,在孩子需要時為他們提出適當?shù)慕ㄗh。同時,提醒孩子,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做的決定承擔后果,未來的人生也都需要他們自己去做決定并承擔相應(yīng)的后果。
二、是融入還是融合?
這將是一段認知自我的旅程
進入美國讀高中,改變和適應(yīng)是第一步,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
對于中國孩子而言,在美國的留學生活一共有三道難關(guān):語言關(guān)、領(lǐng)導(dǎo)力與合作意識。南肯特男子高中校長安德魯·凡德內(nèi)斯分享:“從中國或韓國來的男孩,剛來美國的前幾個月在課堂上都比較吃力,因為我們讓他們就所讀材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美國男孩們會積極發(fā)言,中國男孩就不習慣這樣。”
而面對這幾道難關(guān),幾位在美留學的校友都給出了建議。斯坦福大學校友黃征宇十歲赴美國讀書,曾就讀于斯坦福大學與哈佛商學院,2017年之際已是英特爾執(zhí)行董事,他曾發(fā)表《征途美國》一書,描寫自己的留學經(jīng)歷,也為赴美讀書的孩子給出了諸多建議。他在當年解決語言難題的方法就是背故事。學生更要想方法多與本地人溝通,更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他人溝通。
在美國高中,一天的時間安排基本可以分為主課、課外活動與社會服務(wù),后兩者則是中國留學生融入美國的重要機會。
課外活動分為藝術(shù)、學術(shù)社團以及體育運動,通常分布在下午3點至六點。據(jù)美國教育部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美國有80%的學生至少參加了一項課外活動。運動,尤其是團體競技類運動是最受學生喜歡的課外活動。美國大學生發(fā)展刊文表示:與參加過多課外活動相比,深入?yún)⑴c少量課外活動更有助于大學申請。
就讀于泰伯中學的十二年級中國留學生白力安就因“長跑隊隊長”這一身份而順利融入美國生活,同時也獲得了身份認同。他說:“在美國高中當隊長是一件很牛的事情,我就因為這個交了很多朋友。大家就覺得你是隊長很厲害,很愿意認識你。”
斯坦福大學校友黃征宇解釋道:“美國人非??粗仡I(lǐng)導(dǎo)力,因為這種教育體系希望培養(yǎng)的人不僅自己以后非常成功,也要能改變周圍人的生活。”
通過參與活動,體現(xiàn)領(lǐng)導(dǎo)力,無疑是解決第二道難關(guān)的重要秘訣。而領(lǐng)導(dǎo)力不意味著學習最好或者能力最好,就像黃征宇帶來的故事:“第一次見奧巴馬是在羅斯福會議室,他說在每一件事情上我都認識到我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有經(jīng)驗的。這也讓我感到很驚訝,我一直覺得總統(tǒng)是最聰明的人。他說,我深信一點,就是我有能力結(jié)合這些最有經(jīng)驗、最聰明的人給我的建議,最后做出我覺得正確的決定。”
與課外服務(wù)不同,社區(qū)服務(wù)沒有固定時段,通常由學校組織安排,美國有過半的高中均要求學生參與社區(qū)服務(wù),尤其是辦學實力強的高中。社區(qū)服務(wù)領(lǐng)域可大致分為社區(qū)居民活動類、教育類、宗教類、環(huán)境保護類與公益活動類。社區(qū)服務(w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
在南肯特男子高中,吃飯時,需要等所有人都到桌前準備好餐食后才能一起坐下。在飯后,每天都會有學生負責值日。九年級早上需要負責擦餐桌,十年級負責飯后收拾餐桌并清理垃圾,高年級則需要洗碗或者做其他的服務(wù)。
但對于“融入”這一說法,斯坦福大學黃征宇也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中國學生進入美國高中,要做的不是融入,而是“融合”,就是把自己的好的東西融合進去,知道自己的文化給自己帶來的優(yōu)勢,同時也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
就讀于圣多明各高中的十二年級學生尹逸菲就做到了“融合”。她融入美國的方式頗具中國特色,她在學校創(chuàng)建了茶藝社團。“我們每年都會進行社團招新,他們會來報名,會覺得比較神奇,因為是沒有見過的的味道吧......相當于是大家有一個機會交流溝通一下。”
就讀于美國高中的中國學生,其實并不需要刻意的融入、刻意的去學習人家、或者刻意的和別人差不多,而是要有自己的特點,保持文化多樣性。
三、美國高中留學
適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將孩子送入美國高中后進入名校的可能性會更大嗎?
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授何曼·哈洛尼看來:“重要的是得進入精英高中或者學校有高質(zhì)量的教學的歷史,或者這個學校的名高校入學率高。除非找到這樣的學校,否則這個體系并不比芬蘭、德國、荷蘭,甚至加拿大好到哪里去。”
但更重要的,是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就像紀錄片里有學生因未入選冰球隊而選擇一所更具體育特色的高中;有因年齡小而受到“小團體”的排擠而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也有因不了解美國文化而遭遇尷尬境地后,主動融入。面對留學路上的種種未知與風險,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應(yīng)該更加慎重地做好評估。
而無論做出哪一種選擇,孩子與家長都應(yīng)當認識到: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在國內(nèi)就讀,前路可能都不會是坦蕩平靜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認知與能力,更好地適應(yīng)未來的生活。正如主持人樊登所說:“我們應(yīng)該更加了解自己,了解外部,看過世界,成為更強大的孩子。”
以上就是《探尋真實的海外美高留學生活,“擇校”與“融入”有解可尋》介紹。國際教育前線,從業(yè)十年,專業(yè)的國際學校擇校服務(wù)平臺。全國國際學校一站式擇校服務(wù),規(guī)劃目標學校入學備考方案??焖倭私饽诘赜驀H學校排名、學費、入學條件、校園開放日,歡迎在線預(yù)約咨詢或者電話:4006-196-100